血管阻塞性疾病一直高居人口死亡原因前二名,而血管鈣化是引發嚴重血管阻塞主要原因之一。血管鈣化很難早期察覺,但常在出現胸痛、呼吸易喘等徵兆前就已存在。血管鈣化的嚴重族群,易罹患血管內徑阻塞性疾病,如冠心症、腦中風、周邊血管阻塞等等,輕則造成功能障礙,重則可能導致死亡風險。血管鈣化是不可輕忽的身體警訊,早期發現可針對各種可能原因進行改善和預防惡化措施,才能鞏固健康。
尿毒症、糖尿病患者 容易發生血管鈣化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暨心臟醫學發展中心主任王志鴻說明,造成血管鈣化的原因,最主要為鈣、磷2種離子代謝異常造成。體內如果容易產生游離鈣,像是尿毒症和某些內分泌代謝異常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副甲狀腺機能異常等,易產生高血鈣現象,再加上一些如維生素K2缺少等其他複雜因素,進而造成鈣質成份異常的沉積在血管壁上,導致血管鈣化。
當發生鈣質沉積在血管內壁造成血管鈣化,血管外壁也因承受壓力失去彈性而加速老化。當然血管鈣化是血管老化的現象之一,即便沒有高血鈣或血磷問題,仍可能因個人體質因素,到達一定年紀時發生血管鈣化。
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為血管鈣化最簡便評估工具
血管鈣化是一種血管老化的現象,嚴重時會造成血管內徑狹窄。早期血管內徑狹窄沒有徵兆,狹窄到血液流速、流量減低時,病人才會出現缺血症狀而就醫,此時血管往往已是重度狹窄,需做介入性血管暢通治療。
電腦斷層是目前早期偵測血管鈣化和評估鈣化嚴重度最好的檢查工具,若再加上注射顯影劑做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可進而評估血管?徑阻塞程度。其他如血管內超音波、血管內光織影像、血管內造影術等檢查工具亦可很好偵測和評估鈣化嚴重度,但屬侵入性檢查。
瓷牙貼片又稱牙齒美白貼片或陶瓷貼片,將陶瓷製成的貼片黏著在修磨後的牙齒上,以修復受損及美化顏色、形態不佳之牙齒,廣泛運用於著重美觀需求的前牙區。首先醫師會先將外側牙齒表面磨去薄薄一層, 接著根據您的齒型、齒色、微笑曲線、牙齦曲線、及個人期待, 製作厚度僅有一至一點五毫米的超薄瓷片, 以特殊高強度的複合樹脂將瓷片黏著在牙齒表面上, 牙齒馬上煥然一新!若您想打造全面性的完美笑容,全瓷冠推薦可針對上排的露出的前六顆牙齒進行製作。
但王志鴻副院長提醒,血管鈣化嚴重度僅表示石灰質沉積在血管程度,但與血管內徑阻塞程度並不一定成正比,還需考慮血管鈣化的分布。
血管內徑狹窄達70%以上併嚴重血管鈣化 建議置放支架前得搭配旋磨術
一般血管?徑狹窄達70%以上併有缺血症狀患者,往往需要做血管的介入干預治療。目前最常見的處理為置放血管支架,但若合併伴隨嚴重血管內膜鈣化時,血管支架放置時無法完全膨脹打開,此時須考慮先以冠狀動脈旋磨術治療,將鈣化內膜斑塊部份拔除後再置入血管支架。
冠狀動脈旋磨術並非完全將鈣化斑塊拔除,而是將之磨薄、打碎人工植牙,使支架順利張開,提升支架膨脹度,不僅降低日後再阻塞的機率,還能有效降低血管支架血栓及再次心肌梗塞的不良事件發生的機率。
防血管再鈣化 日常保養、控全瓷冠病情是解答
血管鈣化構成因素複雜,有效預防較困難,但已知有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三高、副甲狀腺疾病等等高風險患者,須特別注意疾病良好控制及保養。如洗腎病患透析治療應透徹,減少骨頭外鈣化情形;糖尿病患者則須控制體重、血糖,維持良好血糖控制狀態;三高患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宜良好控制三高指數。
此外,除少數特殊已知原因患者可針對病因治療外目前並無有效除鈣藥物可直接全瓷冠治療血管鈣化。王志鴻副院長建議民眾,已知高風險族群應嚴格控制各種共病風險,無特別風險族群也該採用健康的生活型態,如均衡飲食、維持運動習慣,為常保血管健康遠離血管鈣化的王道。
一般牙齒缺損最傳統與簡單的方式就是戴牙套或作假牙,然而這樣的方式除了會磨損其他鄰牙的外觀外,也無法對牙床骨頭產生它所需要的刺激;時間久了之後,牙床骨與牙齦就會自然萎縮。加上失去牙根支撐的假牙,在承受咬合力量時,也不及自然牙原有的強度。但現在除了傳統戴假牙的治療方式,還有更進步的人工植牙治療方式可供選擇。由於傳統式假牙無法避免骨頭萎縮和會損壞鄰牙等等因素,因此各國的學者都想找出可以克服這些問題的治療方式。就在西元1950年,瑞典籍的Branemark教授在研究室意外的發現鈦金屬可以跟人的骨頭緊密結合生長在一起,並且不會產生排斥或發炎的情形,進而發展成早期的「人工植體」概念。後來在歐美等國的牙科界持續超過40年以上不斷地研發改進,將「人工植體」運用在牙科臨床上,便成為了植牙。現在的植牙系統臨床成功率皆已達到90%以上,並在美觀及使用功能上都有顯著的提升,已成為現在牙科界治療缺牙的主要選項。